信用中国(山西)

优化营商环境 共建信用大同——大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绩显著

发布时间: 2021-02-03 16:14:04 | 来源: 大同市发展改革委 | 专栏: 省内动态

2020年以来,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强调要有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并加强沟通协调,大同市发改委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,坚持高质量完成国家、省重要工作指示,及时落实各项政策文件精神,做好组织管理工作,全市上下抢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时机,科学谋划,扎实推进,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根本,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、构建覆盖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,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手段,诚信大同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,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
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。我市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,联席会议成员共51个单位。先后出台了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、信用信息征集目录、“双公示”、联合奖惩、信用承诺、信用监管、信用应用、信用修复、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使用等一系列制度和文件,有力支撑了我市“放管服”改革、营商环境优化和社会治理创新,全市自上而下的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。

城市信用排名快速提升。2019年7月份在全国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大同市仅居225名,排全国倒数36名、全省倒数5名。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大同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上升,2020年6月份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跃居57名,首次超越吕梁,位列山西省第一;2020年7月份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居56名,位列山西省第一。在2020年3-12月的10次全国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(2020年1-2月因疫情影响没有排名),大同市先后6次位列山西省第一,4次位列山西省第二,持续保持在山西省的第一方阵。

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大幅增量。2019年底大同市信用信息归集数据量仅为6000余万条,2020年底已累计归集数据量达1.7亿余条,其中“双公示”信息43万条,水、电、燃气、仓储物流等特定信用信息归集333万条,数据总量同比增加1.83倍,入库率100%,增量居全省第一,超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的信用信息数量平均水平(9178 万条)。

数据平台支撑作用日趋明显。按照“一网三库一平台”规划建设思路,大同市搭建了信用数据支撑平台。一是建设“信用大同”官方网站。作为公共信用信息公示、信用政策法规发布、信用成果经验宣传的主阵地,日访问量达到1.5万余人次,累计访问量达561万人次,成为全市最活跃的门户网站之一,起到了很好的政策、舆论宣传作用。“信用大同”网站建设、管理与运维也取得了很好成绩,已完成IPV6升级改造;由于表现优异,被中共大同市委网信办选中,作为参演单位参加了2020年大同市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,受到各方好评。二是建设企业法人、非企业法人、自然人三个数据库。目前已为全市35万法人(含个体工商户)、7600非企业法人、11.7万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。三是搭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。信用信息通过共享平台实现与省“信用山西”、国家“信用中国”互联互通信息共享,平台与政务审批平台完成对接,实现了数据的自动传输。目前已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.7亿余条,开通市直账号51个,县市区管理员账号10个,可提供信用核查、归集信用信息、开展信用监管、实施信用联合奖惩、信用修复、信用承诺等服务。

信易贷等“信易+”应用工作积极开展。大同市发改委联合市金融办和市银保监局,共同推动全国信易贷平台大同站落地,并召开信易贷推荐会,截止2020年12月底,线上完成信用贷款0.84亿元,全市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1月末已达664亿元。目前正在搭建“信易贷”风控查询平台,归集社保、水电气及公积金等数据,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服务,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收集成本。同时,我市还积极开展“信易游”、“信易阅”、“信易批”和“信易+医疗保障”等项目,为守信个人、中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等提供方便、快捷的金融信贷服务和产品。

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息公开公示。加快推进信用承诺应用和加强信用承诺监管,强化落实信用承诺制,引导企业主动亮承诺,去年在“信用大同”网站依法依规公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6万余份。

建立联合奖惩自动化机制,实现数据自动传输。通过提供奖惩服务接口或奖惩插件的形式,与大同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平台对接,实现“逢办必查”、“自动触发、自动响应”。目前自动化联合奖惩应用已经实现37个行政服务领域的覆盖,实际产生案例超过3300例。配合市信用办通过信用承诺、信用信息核查和联合奖惩等措施,推动企业守信,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,抓好信用联合惩戒应用,在“信用大同”网站集中公示红黑名单2000余条,对信用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在招投标、领取补贴方面采取相关应对措施,对失信者予以限制,对守信者予以激励。

不断加强信用培训和诚信宣传。引入12家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信用服务和信用咨询,多次召开信用体系推进会和信用工作培训会,加强县区督导,开展县区信用评估。积极推动诚信宣传教育,弘扬诚信文化,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。通过部门频道、信用宣传资料等线上线下渠道开展信用宣传,加大对守信便利、失信惩戒突出案例的宣传力度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在全市形成“守信受益、信用有价”的价值导向,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,让各方更加知信、守信、用信。全市各部门累计开展诚信活动150余起。